怎样理解测量不确定度概念?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认可或进行资质认定时,评定检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工作是一个难点,那么怎样理解不确定度概念才能解决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这个难点呢?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就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如 10±0.2
所谓合理是按一定的统计方法、规则评定,按某一置信概率给出真值可能落入的区间。
这里的分散性与精密度的分散性不同,一次实验的结果没有精密度,也没有分散性,但有不确定度。
相联系: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来自于同一测量对象和过程。表示在给定的条件下,测量结果可能出现的区间。
其次了解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过程。
从以上的框图就可以简要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顺序。如果要评一个检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首先要将它的A类不确定度评(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出来,然后再将B类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评出来,再将A类和B类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变成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就得到了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扩展不确定度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以U表示)。就是报告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