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070699

您的位置:行业知识> 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战略分析

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战略分析

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模式



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市场的需求之外,检验检测机构更需要坚持创新驱动,需求引导与供给端相互结合,形成内部功能结构管理合理化、特色业务优势化、技术创新水平领先等。


检验检测是一个极具产业价值的行业,而目前国内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只是一个标准的“搬运工”,是标准服务商(按标准检测即可),只有少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可以称之为技术服务商;检验检测可以促进众多领域的产业创新发展,尤其在产品更新迭代、产业升级中起到“四两拔千斤”的巨大作用。


检验检测一方面可以保证产业经济质量提升及效益增强,发挥市场准入的作用,通过检验检测、评价手段为制造业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升级,制造业可以通过公共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质量反馈结果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模式基本有三种:


第一种:一直聚焦于单一领域深耕业务。如信宝检测(电子电器)、储融检测(电池)、西测测试(军工)、康达检测(环境)、华阳检测(光伏)、莱德璞(人体功效)、金域医学(医学)、建安检测(环境)、电科院(高低压电器)、检科集团(食品)、盐田港检测(建筑工程)、天纺标(消费品)、胜科纳米(新材料)等。


第二种:从检测仪器设备生产向下游延伸检验检测服务。如苏试试验、天瑞仪器、星云电子等。


第三种:从单一领域横向扩张到多个领域。如华测检测、广电计量、国检集团、微谱检测、英格尔认证、斯坦德检测、中一检测等。



# 发展战略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部分检测检测机构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并不断持续投入硬件(依靠自身盈利滚动资产的扩大)。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一般是以仪器检测设备的先进性、技术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检验检测手段的创新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高水平的管理及技术人才的引进,寻求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来提升综合实力。



以人力资源为保障


较成功的检验检测机构,不断寻求团队的衷心支持,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提升学习与成长能力。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统筹考虑近期及远期的技术人员、业务人员、高端管理人才配置,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培育来完成,另一方面吸引社会人才加入,新鲜血液的加入可以让企业更有活力与动力。


通过市场定位、部门岗位设置的科学分析,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检验检测机构在发展初期,往往更注重硬件方面的投入,而忽悠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到了发展中期及高速增长期,更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业务人员的培育与市场拓展方向、提升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及管理水平;及时掌握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不断更新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学习型企业,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以塑造企业文化为基础


为保证企业可长期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成为创新学习型迈进;企业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更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而企业文化主要包含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精神、理念、宗旨、作风、道德建设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优化的过程,要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并使企业在发展中起到强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比如公司自上而下的价值观念、制度执行、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构成,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以服务质量为宗旨


没有价格,就没有了质量的保证,就没有了服务,这是各行业普遍的现象。如果没有了市场和客户,企业就容易失去了发展的根基;检验检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市场,企业发展一方面直接受政策的控制,政策的变动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其发展均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检验检测既是政策导向型的行业(新政策、新标准、新法例法规),同时也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大部分领域本土服务化)。


无论是大型检验检测机构还是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企业的成功之道必定是在经营细节上的卓越追求、精益求精,而不是盲目多元化就可以成功,相反失败案例随处可见。现阶段,检验检测机构想要在如此市场化激烈中立生存和求发展,必须要改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主动走向市场,明确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方向,以优质的服务为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方可走得更长远。



以区域市场为导向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须重点以本地区域市场为导向,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错位竞争;针对区域性的细分市场,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市场需求,通过专业化、精细化(降本增效)、特色化服务取胜,并不断加强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建议


一、内涵提升,以诚信、质量、技术实力取胜


企业要强大,先修练好内功!在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下,须寻求内涵的提升,以技术水平、人才队伍、管理水平、现金流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同时必须要注意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品牌声誉及公信力建设。



二、分工协作,发挥企业最大利益化


以往大部分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只看企业经营结果,不重视公司运营的过程,因而失去很多提升企业效益的时机以及市场机遇的把握;企业家更应深入市场端、经营活动中去,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务必推动企业更良性的发展,使其业务及利润可持续增长。